您当前位置:首页>>感悟建大
    结合国际设计竞赛进行毕业设计

    □ 佟裕哲

    我校建筑学79级13名学生于1985年参加国际竞赛一举成功。是我国首次获得UIA前三名大奖“叙利亚建筑界大奖”)。在世界建筑杂志社主持的“走向世界,为国争光”座谈会上,国家建设部原戴念慈部长题词说:“已有的成绩,说明我们有能力走向世界,对后来青年是一种鼓舞。赶国际最高水平,还需作艰苦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关键在于认真的科学态度。”(引自《世界建筑》1987-2)

     

    把竞赛课题纳入毕业设计教学任务,在教师组指导下完成国际设计竞赛,对教师来讲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小组三名教师由于指导此项设计竞赛成功,于1989年获得了教育部(国家教委)设立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为什么我校能首先定向世界,是偶然还是必然。我在出席座谈会上,作了回顾并初步进行小结。

     

    从80年代以来一些国际设计竞赛提出课题的历史背景,内容以及评选标准来看,我也感到没有认真的科学态度是不会成功的,有了科学态度而不善于运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去组织设计,也是很难取得好的成绩。下面分五点来加以讨论和试行总结:

     

    一、遵守竞赛程序

     

    国际设计竞赛由于参加的国家多,通讯及信息交流比较缓慢,所以程序比国内竞赛复杂。一般情况发起组织者寄出竞赛题目及规则之后,参赛者按规定时间交报名费、资料费。寄出竞赛方案版面同时附交幻灯片(或光盘),寄交截止日期均以当地邮局邮戳为准。参赛单位或个人必须及时处理参赛过程的来往信件。以1984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及国际建协(UIA)发起的建筑学大学生设计竞赛活动为例,前后来往信件达10次之多。因此双方保持通讯联系查阅竞赛资料,把握题目旨意是竞赛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二、了解评选方法和评选标准

     

    1.国际设计竞赛评委会成立后,讨论评选程序和评委主席建议的评选标准。并由评委主席介绍组织竞赛的背景。

    2.评委通过评选标准后,即进入分阶段审阅全部参赛方案。对不符合竞赛规则和未达到规定深度的方案,一般在第一轮审阅中就被淘汰。

    3.对列入候选名单的方案,评委再审阅三遍。

    4.评分标准是评审方案过程的依据,为了评选得公正,常把每项标准分为三级,分别给予1、2、3分。第二轮评完后即排出总分序列名单。第三轮评审着重对最高方案给予增分。第四轮评审着重对不符合题意部分进行减分。最后统计出的总分序列名单即为获奖方案名次。(1985年UIA参赛各国共提交了187个方案。从中选出21个方案为获奖方案,前三名为大奖。我校79级获世界第三名叙利亚建筑界优厚奖金)。

     

    三、在国际设计竞赛中表达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同样重要。所以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有些应征方案图面表现得很好,但过份强调了结果而忽视了整个设计过程关键点的表达,如我们讨论方案中重视了建筑师(设计者)及其它参与者使用者(市民、居民)以及政府部门的相互协作关系的表达。使得我们所提交的方案,与题意结合得较为紧密。

     

    设计方案与环境的关系也是这样。如果方案表达的是一个真实的情况,对所在环境给人以特别强烈的印象。如我们所提交的西安北院门回民住区改建方案,重视了与历史名城鼓楼建筑的关系;重视了回民住区与清真寺宗教文化的关系等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国际建协(UIA)公示的评语中说:“评委会认为他们(指我校)设计出来的发动居民参加的方法、步骤特别细致详尽,以及对利用改造传统住宅形式以适应当前(1984年)条件的建议所具有的文化上和建筑艺术上的敏感性都特别感到印象深刻。”(引自《建筑学报》1984-5)引用评委评语,回忆我们在选题,深入住区居民(使用者)访问测绘调查过程、处理住宅方案和周围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环境的和谐;以及结合居民经济条件设计的户型、创作的建筑形式等,所作的广泛的考察和艰苦努力。以及方案表现得特别认真,是我校竞赛获得大奖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上述设计过程中,也是我们注意运用科学的系统地方法去组织设计的结果,可以说成功的方案常常是在科学而认真的劳动思维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四、毕业设计教学任务结合国际设计竞赛对结合方法的研究

    1.国际设计竞赛的题目、内容和深度必须满足毕业设计教学计划任务的要求。其次才是时间上的结合并巧为安排。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竞赛题目数量、工作量和学生参赛人数的确定、探讨如何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创作力和教学任务要求等问题。很多人作一个题目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1984年学院给毕业指导小给分配13名学生,小组依据常规的指导工作经验,认为3~4人为一组并作一个题目易于发挥个人学习和创造优势。为此,我们巧妙地把国际建协(UIA)题目《建筑师促成居住者进行住宅规划和设计》分成《促成城市旧区居住者改建住宅规划和设计的方法与实例》、《促成中小城镇新区居住者住宅规划和设计的方法与实例》、《促成农村窑洞居住者住宅规划和设计方法与实例》等三个参赛题目,每个题目由3~4人完成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进行过程中,学生中常有跳题跳组思想,为了引导学生不分散精力,学生小组与教师小组商量出一个积极鼓励学生集中精力参赛的方法,三个方案由13名参与并分工每3~4人完成一个方案。这种团队式精神充分发挥了每一个人和总体13人的智慧,这种集体和个人协作设计创作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联合国及UIA获奖评语中说:“评委会对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提交的三个方案印象特别深刻。感到这三个方案应当看作是一个整套(units),因为他们各探讨了相互补充的情况:市内邻里的改造、新居住区建设和农村条件下的建设。”

     

    对已作过的创造思维进行反馈,及时分清正与误,精与拙才能提高导师的能力与指导水平。国际设计竞赛不仅是取得大奖,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毕业生的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看来79级84年参赛成功,值得我们认真讨论。我在2004年79级学生返校座谈会上,注意了反馈信息的工作,我了解到这13名学生经过20年工作后的情况;其中有3名出国深造、6名成为单位学术带头人,或设计院总建筑师,其它4名均为单位骨干。学生的成就客观地或一定程度的反映了教师的教学作用。

     

    五、借鉴的方法始终是学习与创作的重要方法

     

    中西方世界均有5000年以上的文化积淀,建筑师创作经验的积累也在1400年以上。学习前人的经验,学习国际设计竞赛获奖成功先例也越来越加繁重。1984年UIA发起组织已备有300份竞赛成功资料供给新参赛单位个人。我校限于当时经费及时间上的不足没有购买。但我们必须有所借鉴,有所了解。我们选到已发表的三篇资料作了借鉴学习阅读,帮助我们的创作思维紧扣题目旨意。我曾有机会去北京见到建设部总规划师陈占祥先生,阐述了我们参赛的思维和思路,征求见解,他就历次国际设计竞赛成功与失败作了分析,对我们的思路表示支持。这也是我们很好的学习借鉴。所以竞赛要有主见也要有借鉴,采长补短,相互补充,以充实自己的学识水平,然后再指导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创作水平。

     

    由于个人学术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上述讨论总结仅是初步尝试,其中有争议之处以及遗漏之处个人和管窥之见再所难免,仅供讨论参考。

     

    选自2006年出版校庆系列丛书之《感悟建大》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120年并校60周年校庆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