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冶金工程学院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部分研究所的相关学科领域组成,经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于2003年批准设立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由1956年并校初期的混凝土制品及其工艺专业,后期的水泥、耐火材料、炼铁、炼钢、轧钢、有色、金属加工等专业发展而来,其中耐火材料、炼铁、炼钢、轧钢、有色、金属加工专业是西北地区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1981年获金属压力加工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建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8年获自主设置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09年获得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8年设置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目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建筑材料、材料加工工程、金属材料冶金制备科学与工程、钢结构材料与工程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建筑材料、材料加工工程、金属材料冶金制备科学与工程、钢结构材料与工程8个工学硕士点,拥有材料与化工工程硕士点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名牌专业”, 2010年进入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61所高校的试点专业。2017年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15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2010年首批进入国家61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的试点专业之一;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该学科现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70人,教授和教授级高工30人以及一大批国内外材料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兼职教授,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建筑材料、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耐火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磁性材料、能量转换与储能材料、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与性能、微(纳)米晶材料制备、金属材料组织性能控制、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金属材料先进连接技术、金属材料加工等领域均处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
该学科拥有中国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干法水泥回转窑预热预分解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工程中心等两个国家级工程试验中心;建设有生态建筑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功能材料加工、钒产品深加工三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教育部生态水泥工程研究中心、原冶金部黄金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生态水泥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建材冶金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建材甲级设计院、陕西省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中心、陕西省黄金与资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冶金技术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英水泥基材料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教材2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研究开发的三个系列28项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德累斯顿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挪威科技大学、英国UCL大学、英国女王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此外,莱钢集团、陕西尧柏集团、陕西声威集团、西安秦翔科技、北京东方建宇等企业先后在我院设立校企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材料与矿物标本陈列馆”,是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四个校办展览馆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及研究方向
序号 |
合作导师 |
研究方向 |
1 |
徐德龙 |
无机非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材料工程理论及装备、环境材料 |
2 |
周廉 |
功能材料基础理论与应用 |
3 |
顾真安 |
微米(晶)材料与纳米材料 |
4 |
田东平 |
强关联电子系统材料电子特性、稀磁合金材料电子输运特性、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相变 |
5 |
张培新 |
无机非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 |
6 |
杨冠军 |
新型金属材料制备 |
7 |
奚正平 |
功能材料基础理论与应用、材料成型与设备 |
8 |
许云华 |
微米(晶)材料与纳米材料 |
9 |
白国良 |
改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的延性要求与材料形状研究 |
10 |
王社良 |
功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11 |
薛群虎 |
无机非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功能材料基础理论与应用、环境材料 |
12 |
蒋明学 |
结构陶瓷基础理论与应用、功能陶瓷材料 |
13 |
许启明 |
材料物理化学与应用、功能材料 |
14 |
何廷树 |
无机非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 |
15 |
张耀君 |
无机非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微米(晶)材料与纳米材料 |
16 |
赵西成 |
材料成型理论与组织性能控制、超细晶材料 |
17 |
兰新哲 |
环境材料、功能材料应用 |
18 |
袁守谦 |
微米(晶)材料与纳米材料 |
19 |
赵俊学 |
材料加工工程 |
20 |
马幼平 |
材料成型理论与组织性能控制 |
21 |
王快社 |
材料成型理论与组织性能控制、材料加工工程 |
22 |
邹德宁 |
新型金属材料制备 |
来源:人事处,更新日期:2020年6月